便当,大意是方便携带的食物,以往多年,大陆大多数地区称之为盒饭,即盒装的餐食。随着餐饮业迅速发展,各种食肆林立,“带饭”这件事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而近几年,随着健康饮食概念普及,带着料理人爱意与温度的“便当”饮食方式,又以日式外衣,时尚而又小资的范儿,以舶来品的文化概念重新走回了人们的视野。
便当的起源
“便当”准确地说不是一种食物,而是食物的一种形式。它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俗语,意思是“便利的东西、方便、顺利”。传入日本后,曾以“便道”、“辨道”、“辨当”等字表记。
反传入中国的便当实际上是源于日语的“弁当”(音:bentou),更多简化翻译成Bento。“便当”与“盒饭”在用法上有细微差异,“盒饭”一词更倾向于简单粗糙的饭食,如“日式便当”一词,就很少被说成“日式盒饭”。
日本便当文化
在日本一直很流行中午带便当,在每天的上下班时间,匆匆行路的上班族中就有胳膊上并列挎着提包和玲珑饭兜的年轻女性,还可见到一只胳膊夹着公文包,另一只手抓着鲜艳的“弁当”包袱,西装革履正襟威严的公司老板。其形象都非常的“日本化”。
至今很多人也固守着这个习惯,并且还不厌其烦地配置了形形色色的饭盒、筷盒、饭兜和包饭盒用的方布巾等等,每天晚上洗净备好,同时备好各种食品。第二天早晨悉数张罗,一年四季乐此不疲。方方的盒子被隔出一个个小格子,里面每样菜都放上一点,一点饭,一点鱼或肉,再加一点色拉或蔬菜豆子什么的,搭配丰富营养全面。当然,便当也有其他种类,比如三明治,蛋包饭,寿司,手卷之类的。
情有独钟喜冷食?
日本便当一般是早晨做好后带到公司或学校,中午时直接打开来吃,或许很多国人对此颇不理解,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饭菜应该现做现吃以保热保鲜,同时还拥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而日本人为何对这种冷冰冰的“弁当”情有独钟?
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是:口味清淡,冷热皆宜,喜生食。日本便当里的菜不带汁水,因为沾到其他食物会变味加快变质。日本便当也常用紫苏和梅子来杀菌防腐。所带“弁当”多以米饭为主食,配菜丰富,荤素水果俱全。菜肴在制作上以油炸、水煮和生菜为主,不沾汤带水。饭盒里用大小隔断将米饭和各种菜肴分开,摆放有序。午休一小时各自取而用之,互相之间既不礼让也不关注,更无人喧哗。对日本人来说,便当不仅是外出时解决吃饭问题的方式,且已升华为一种饮食文化扎根在日本人的生活中。
大家也许会问那么日本便当都是吃冷的吗?其实不然,在任何一家便利店和超市都备有微波炉,一次性塑料便当盒大都对应微波炉,客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加热。冬天吃便当之前先加热的人多一些,夏天就少一些。另外日本人习惯吃饭时喝绿茶以及速溶的或者从家里带来的味磳汤,热茶和热味磳汤都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此外还有可以保温的便当盒,一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据观察,不加热的人超过了加热的人,而大多数家庭用便当盒都不对应微波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