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里脊肉切片(略厚一些)加入除油外的其它调料(盐1克,葱花,姜末少许,料酒一勺,淀粉1勺,鸡蛋清半个,食用油1勺,白胡椒一小撮)抓拌均匀
2.加入食用油再次抓拌均匀腌制半小时左右
3.木耳黄花泡好后洗净控干水分用手撕成小块备用
4.将碗汁调料(大蒜3-4瓣切碎,葱花少许,酱油一小勺,生抽一小勺,醋一勺,白糖2克,盐1克,鸡精1克,白胡椒粉1小撮,香油一小勺,清水15-20ML)全部混合,搅拌溶化备用
5.黄瓜,胡萝卜洗净切象眼块(菱形块)备用
6.鸡蛋打入盆中加入一勺水(约10ML)然后用筷子搅打均匀
7.点火,锅热后放油,油热后倒入蛋液
8.翻炒至鸡蛋微黄蓬松状后盛出备用
9.锅内放少许油,待油温3,4成热时下入腌好的肉片翻炒
10.炒至肉片两面变色即可盛出备用
11.锅内留少许底油,油热后下入木耳翻炒并加入少许盐调味翻炒
12.木耳炒软后下入胡萝卜片和黄花菜快速翻炒
13.待胡萝卜片稍稍变软后下入黄瓜片,鸡蛋,肉片
14.接着倒入碗汁
15.快速翻炒均匀装盘儿完成制作
1、腌肉时加入少许蛋清可以使肉口感更加嫩滑,最后加油可疑包裹住肉片中的水分。
2、打蛋时加入少许的水搅拌可以使鸡蛋在炒制时更加软嫩。
3、滑炒肉片的时间不要太长,表面变色即可(因为后面还要翻炒),过长时间的炒制会使肉片口感变柴。
4、木耳不易入味,所以在炒木耳时单独加一些盐使其增加底味。
5、注意各种配菜的下菜顺序,顺序混乱会影响每种配菜的口感。
6、这道菜里的胡萝卜是我个人擅自加的,一来是配色,二来多吃有益健康。
木须肉是一道传统的京味儿菜。我这么说可能有些筒子会反对,感觉木须肉像是山东方面的风味。呵呵,也木有错吧,都算是北方菜系。那今天咱们就先聊一聊这京味菜。
要说这北京的京味儿菜,它基本上是由山东的鲁菜进行改良和想当年皇宫里头的御膳菜品这两大类组合而成的。木须肉就是其中的鲁菜改良,它的起源据说是山东的孔府(孔家菜),除了猪肉和鸡蛋,在山东它的配菜是黑木耳和玉兰片。而北京的做法是必须有黑木耳,黄瓜和黄花菜。之所以如今发展成了一道家常菜,我想主要胜在了原材料的大众化上吧,所有的原料对于北京人儿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而且以今天广受人民群众筒子重视的的营养搭配看来也是相当滴合理,一道普通的家常菜,里面有菜有肉有蛋有营养,内容极其之丰富。
关于木须肉名字的由来,我想不知道现在诸多80,90外加00后的筒子是否了解?您要是认真仔细的在菜里扒拉扒拉,估计也找不到木须,那为嘛叫做木须肉呢?
这菜名儿和北京的地域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关系,木须肉中的“木须”正字应该是“木樨(发xi音)”木樨是桂花树的别名儿,北京话的语速较快,有时会有吃字儿或吃音儿的现象,就这麽叫着叫着,慢慢滴“木樨”就叫成了“木须”。而菜名儿中的木须指的是这道菜中用的鸡蛋,在北京方言中,提起蛋这个词儿有一些忌讳(因为蛋这个字儿在很多侮辱性词句中总能找到它的身影),所以,一般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精神文明建设嘛)在老北京时期管生鸡蛋叫做鸡子儿,南方叫的皮蛋这里叫做松花儿,用在菜里因其颜色金黄(和桂花颜色一样)所以叫做木樨。比如炒木樨肉,木樨汤等。